格式:pdf
大小:1.8MB
頁數: 2頁
在中國臺灣館展出"游園"玻璃花園,是呼應后都市復興主義影響,為人們所設計靜寧喘息的冥想空間。花園的外觀融合中國臺灣與芬蘭文化中的圓形環狀場域,在"空"與"當下"的片刻之中的邏輯思維。從不同層面來看,組成花園的元素是假山庭園與一座秋千。花園本身亦是一座資源回收場,里頭所有的設置全是機緣撿拾廢料重新排列組合而成的。城市要能生滅相依才會源源不絕。花園地表鋪上回收碎玻璃,秋千與走道都用二手木料加以建造。其中的玻璃石塊更是玻璃廠近12年才會生產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,全然美麗、透亮如珍珠般的副產品。原來,玻璃工廠的玻璃熔解爐自開廠熱機以后,便沒日沒夜、從不間斷地在高溫下窯燒石英生產玻璃。除非更換坩堝或是修理,否則需維持長時間的高溫。坩堝大概每12年整爐冷卻后更換一次,此時在坩堝里經年累月堆積的玻璃熱流,會隨孔洞中流出來,隨機形成各種玻璃膏塊,待玻璃膏冷卻之后,便成花園中擺置玻璃石塊的模樣。石塊形狀是完全無法預期的美麗意外。
格式:pdf
大小:36KB
頁數: 2頁
銀河幼兒園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手工《裝飾制作花盆》 設計者 馮越 修改者 執教者 馮越 日 期 2013-03- 設 計 意圖 1. 教材分析 :本主題《我們在春天里》中有關于種植植物的體驗,因此花盆便成為本活動 必不可少的素材,其主要來源為:方便面盒、大的酸奶盒等,他們的主要特點是:對于成人來 說比較小巧,但是對于幼兒來說則正好,便于后期的種植與觀察,自己帶的原生態素材經過孩 子們的巧手便會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花盆,促進了幼兒的審美,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對后面活動 的興趣。 2. 學情分析 :中班的幼兒喜歡手工制作,平時會參與的手工區域活動為剪、貼、畫等內容, 會嘗試使用雙面膠,但是沒有集體性地使用過,本活動是借助主題中的素材:花盆(酸奶盒、 方便面盒等),通過常規的畫畫、剪剪、貼貼等方式進行裝飾花盆。該活動的提升點為: 1. 嘗試用正確的方法運用雙面膠進行裝飾、制作花盆。 2. 能耐心地在